7月13日,由中國IDC圈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IDC產業(大灣區)年度大典”(簡稱IDCC2023大灣區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辦,本屆論壇以“綠色數智· 生態共建”為主題,吸引了包括磐谷電力系統、卡特電力服務、科勒電力系統、濰柴電力等數據中心電力解決方案專業提供商參與其中。
磐谷展位
磐谷在本次大會上推出了搭載Q185系列數據中心專用發動機的GPG磐谷電力系統產品,助力綠色低碳,降本增效的數據中心建設。
磐谷作為國內首臺PRP功率2800kW 10.5kV柴油發電機組研發制造企業,迭代推出了GPG1875E/GPG2250E/GPG2500E/GPG2750E/GPG3000E/GPG3300E/GPG3438E/GPG3575E/GPG3750E共9款數據中心專用用柴油發電機組產品,機組PRP功率覆蓋1350-2700kW。擁有升功率低于30kW/L、單步負載能力60-75%、燃油耗低于190g/kW.h、發動機質保5年或4500小時、大修時間超25000小時、原廠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等眾多業界領先的性能與服務,為數據中心提供安全可靠、低碳高效的電力保障。
IDC領域專家梁建勇與潘建初了解磐谷電力系統
總裁李玉望在接受大會“數字匠人”深度訪談時談到:與歐美企業相比國產數據中心用柴發普遍起步晚,目前還沒有能與歐美品牌這樣能獲得行業關聯方全面認可的產品。或有知名度產品跟不上,或早早進入這個行業因質量不足沒有站穩腳跟,或者產品質量不錯沒有知名度不受關聯方認可,或者產品與知名度都欠缺強來蹭熱點。
李玉望(右二)接受IDC“數字匠人”深度訪談
“大功率柴發品牌集中度高,進入門檻高,投入大,見效慢,需要心無旁騖長期專注來研制。當前內卷嚴重,大資本下場想短期占領市場,獲取份額,真真正正花心思長期研制打磨產品的很少。這給國產大功率柴發健康發展造成了致命打擊。
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大功率柴發進步速度是最快的。中國是全球少有幾個具備研發制造大功率柴發的國際之一,受環保、能耗、產業工人等因素的影響,歐美主流的大功率柴發關鍵零部件已經在中國制造,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供應鏈、工藝工程師和產業工人,這些都是國產大功率柴發與國際知名品牌縮短差距的基礎。
磐谷2003年立項時定位于研制>300kW的柴發,2012年推出國內首臺輸出功率2000kW柴發,經過不斷迭代升級,在諸多關鍵指標上實現突破。相信隨著對有關行業深耕的不斷推進,會獲得越來越多的關聯方認可。”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世界級城市集群,匯聚了眾多世界一流的互聯網頭部企業,對算力及數據存儲的需求有著爆發式增長,電力作為數據中心不可或缺的“血液”,其需求也與日俱增。磐谷的核心團隊從大灣區的東莞起步,有著超過30年服務工業電力的經驗,并在2012年就獨立推出了PRP功率2280kW 10.5kV的柴油發電機組。在珠三角地區服務了廣州南翔云、蔚海智谷、鵬城實驗室等數據中心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貢獻了磐谷力量。
未來磐谷將持續推進產品技術迭代與服務升級,提供足功率、低升功率、高可靠性的發電設備,為客戶提供更加省心的電力服務,攜手合作伙伴共同為國家算力布局提供更多定制的國產化應急電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