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為充分運用永川現代制造業基地和西部職教基地優勢,深化產教融合、賦能企業工匠人才隊伍建設,重慶科創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科創學院”)與重慶磐谷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磐谷動力”)校企合作簽約儀式舉行,永川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小東出席。區工商聯副主席、秘書長蘭學艷,科創學院執行董事何弦,黨委書記董剛以及學校相關領導,磐谷動力公司總裁李玉望以及公司高層參加本次簽約儀式??苿搶W院黨委副書記鐘代軍主持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現場
簽約儀式上科創學院執行董事何弦與我司總裁李玉望就校企合作達成的共識簽訂合作協議,雙方互授聘書及合作基地授牌。
簽約雙方合影
陳小東發言
陳小東代表永川區委、區政府對雙方扎根永川、建設永川、回饋永川的表示感謝,同時對雙方達成合作表示祝賀。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建好用好合作平臺、完善長期合作機制、豐富拓展合作領域,在資源共享、項目共建、人才共育方面精誠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在產教精準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方面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務求務效,為永川更好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建設“兩雙”大城、“兩高”強區,打造“產城職創”融合發展樣板城市、國家級產教融合型城市,做強做優“5+3”現代產業體系添一把柴、燃一把火、助一把力。
李玉望發言
李玉望在發言中提到,我們雙方的合作從去年八月提出戰略構想到今年五月落地,得益于政府與校方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我謹代表磐谷動力對區委統戰部、工商聯與科創學院領導表示感謝。并談到,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由高質量的員工制造和提供,為構建高質量人才體系,磐谷實行兩手抓,通過與國內雙一流高校合作引進優秀人才進入研發隊伍,由企業資深工程師“傳幫帶”,培養磐谷創新工程師。同時與合適的職業院校合作,遴選優秀畢業生進入磐谷,由從業十年以上的老技師青藍相攜,進行師徒傳承,培養磐谷制造板塊的工匠人才。我們看中科創學院作為央媒點贊的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重慶市優質高職院校、“雙高”立項建設單位。良好的培養環境以及過硬的人才隊伍,讓我們有機會把三十多年從貿工技轉型而來的實踐探索及新時期企業發展工匠人才需求與學院核心優勢有機結合起來,相信雙方合作定能培養出德技雙馨的新時代技能人才。衷心祝愿我們的合作為助力學校培養實踐性人才,為公司輸出技能型人才,為高質量人才“逐浪奔永”貢獻力量。
何弦發言
何弦代表學校董事會及全校師生表達了對區領導重視及我司信任信任的感謝。強調學校一直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產教深度融合放在學校優先發展戰略位置,用改革創新打造產教融合發展環境,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校企合作成果,受到各級政府、兄弟院校、企業廣泛認可。下一步,學校將深入貫徹《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建校3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提升關鍵辦學能力,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現場工程師等平臺建設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為西部職教基地建設發揮科創力量。
參觀校培訓基地
隨后在校領導陪同下,大家一同參觀了智能制造與機器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磐谷動力有30余年柴油機及發電機組行業的專業積累,20余年300kW以上柴油發動機項目制造經驗,10余年2000-3450kW柴油發動機制造經驗。此次與重慶科創學院的校企合作,也是希望把我們的人才培養的理念與學院的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共贏發展。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是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重慶市優質高職院校、重慶市“雙高”院校建設單位,全國民辦教育先進集體。學院始建于1993年,坐落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和戰略支點——重慶市永川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置身西部職教基地,學院現有各類學生1.7萬余人,校園占地近1000畝,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實訓樓等設施完備,校舍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億余元。
學院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以“智能引領創新發展,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為統攬,以“人工智能+”為引領,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設有智能制造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藝術與教育學院、數字創意產業學院、基礎教學部等教學單位,已構建起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智能汽車、智能建造、智慧財經、智慧教育、智慧設計、智慧健康8大專業群,41個專業。校內建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7大實踐基地,20個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專業群和人工智能專業群為重慶市“雙高”建設專業群,裝備制造大類專業在全國同類高校排名第一,電子信息大類在全國排名第二,土木建筑大類在全國排名第十。
學院已列入重慶市“十四五”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規劃,按照“十四五”規劃的奮斗目標,大力推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加強“雙高”院校建設,實施“三教”改革,爭取開辦職業本科專業,創建職業技術大學,為加快推進重慶職業教育和西部職教基地高質量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優質的人才和技能支撐。